各有關單位:
為提升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水平,引導生產者提升技術工藝水平、督促使用者加快淘汰落后設備,鼓勵消費者擴大綠色產品消費,我們組織制定了《關于發布〈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此次公開征求意見的時間為2022年7月21日至2022年8月19日。歡迎社會各界人士提出意見。請登錄國家發展改革委門戶網站(http://www.ndrc.gov.cn)首頁意見征求專欄,進入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2年版)公開征求意見欄目,提出意見建議。
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22年7月21日
關于發布《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2 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重點用能產品設備產銷數量多、使用范圍廣、耗能總量大,與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提升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水平,是推進節能降碳工作的重要舉措,既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也有利于制造業提質升級。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有關部署,引導生產者提升技術工藝水平、督促使用者加快淘汰落后設備,鼓勵消費者擴大綠色產品消費,經商有關方面,現發布《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2 年版)》,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合理劃定能效水平
參考相關重點用能產品設備現行能效標準,綜合考慮我國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發展階段,對標國內外同類產品設備先進能效水平,將有關產品設備能效水平劃分為先進水平、節能水平、準入水平三檔。準入水平為相關產品設備進入市場的最低能效水平門檻,數值與現行有關能效標準限定值一致;節能水平為現行有關能效標準 2 級水平,與能效準入水平產品設備相比,更符合節能降碳工作要求,同時在 3 至 5 年內可轉化為下一階段的準入水平;先進水平為高于能效 1 級或能效 1 級,是當前相關產品設備所能達到最優能效水平。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測試方法為相應國家標準的測試方法,涵蓋范圍將根據節能降碳工作需要適時調整和補充。重點用能產品設備的先進水平、節能水平、準入水平也將根據行業技術進步及能效標準制修訂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持續推動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提升。
二、大力推廣高能效產品設備
完善政府綠色采購相關政策,擴大綠色采購產品范圍,將節能產品等納入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加快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認證和采信制度。國有企業要加強產業鏈供應鏈能效管理,帶頭執行企業綠色采購指南,強化采購中的能效約束,積極采購先進水平能效產品設備。鼓勵零售企業、電商平臺通過設置產品專區、增加專有標識、發放綠色優惠券等方式,引導消費者優先選購先進水平能效產品設備。落實節能節水專用產品設備和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優先選用先進水平能效產品設備、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支持綠色建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和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等提高先進水平能效產品設備應用比例。各地在出臺促進消費有關政策措施時,要堅持綠色低碳導向,鼓勵各地采用補貼、以舊換新、積分獎勵等多種方式,引導居民選購先進水平能效產品設備,原則上不得對能效低于節能水平的產品設備給予補貼。
三、加快淘汰落后產品設備
各級節能主管部門要嚴把節能審查關,新建、改擴建項目不得采購使用能效低于準入水平的產品設備,新建年耗能 1 萬噸標準煤及以上項目、數據中心項目,以及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財政性資金支持的項目,其主要用能產品設備原則上不得采購使用能效低于節能水平的產品設備,優先采購使用能效達到先進水平產品設備。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質量監管力度,依法依規禁止能效低于準入水平的產品設備生產銷售,嚴厲打擊虛標能效水平行為。各級節能主管部門、工業主管部門要強化節能監察,引導重點用能單位實施重點產品設備更新換代和改造升級,依法依規淘汰老舊落后產品設備。
四、推動相關產業提質升級
完善能效標準體系和能效標識制度,抓緊制修訂一批產品設備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強化能效約束,推動相關產業提質升級。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對高效用能產品設備及相關零部件制造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加強配套資金支持。強化綠色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為相關企業研發制造高能效產品設備提供信貸支持。鼓勵重點用能產品設備相關產業聚集地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綜合運用價格、投資、金融等措施,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和支持企業主動實施技術工藝升級、提升產品能效水平。
上述規定自 2022 年 月 日起執行,相關產品設備標準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各地方要深刻認識、高度重視提升重點產品設備能效水平工作的重要性,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堅持系統觀念,尊重市場規律,細化工作要求,強化責任落實,積極有序推動相關產業提質升級,促進綠色消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