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在汕頭開幕。會上,《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指引1.0》(以下簡稱《指引》)正式發布。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涂高坤介紹,這是全國首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指引性文件,是落實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施工圖,旨在為全省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指導性的建議和參考,鼓勵探索實用性強、特色化高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和路徑,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數字經濟的建設。
《指引》以國務院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為引領,廣東省數字經濟條例為基礎,結合建設數字經濟強省相關工作部署,系統地提出了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2221”的總體框架,即“兩大核心、兩大要素、兩大基礎、一個保障體系”。

——兩大核心,即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其中數字產業化包括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數字經濟新興產業,產業數字化包括工業數字化、農業數字化以及服務數字化。
——兩大要素,即數據資源和數字技術。發揮數據資源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驅動作用,發揮數字技術創新作為重要推動力的引擎作用,共同構筑數字經濟內生動力。
——兩大基礎,即核心基礎數字產品和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其中,核心基礎數字產品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核心軟件、基礎電子元器件等核心單元或組件,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則將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數據算力設施。
——一個保障體系。包括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和服務支撐體系,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涂高坤說,全省各地各部門可參考指引的總體框架、經驗措施以及案例,因地制宜選擇重點的發展方向,推進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大會還透露了一組最新數據:2021年,廣東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5.9萬億元,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廣東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連續31年居全國第一,累計推動超2.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62.5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5G基站數、光纖用戶數、智能終端、4K電視產量等均居全國前列。
來源:南方日報